20多家中外樂團論道長沙-新華網
新華網 > 新聞 > 正文
2023 11/06 18:51:41
來源:長沙晚報

20多家中外樂團論道長沙

字體:

  長沙晚報11月3日訊(全媒體記者 寧莎鷗 胡兆紅)“交響樂是世界性語言”“新媒體技術給交響樂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”……1日,2023中外城市交響樂團“長沙峰會”拉開帷幕;2日,20多家中外樂團的嘉賓繼續就文旅融合演出、“廳團合一”探索、人才建設、打造樂迷體系、擁抱新科技等議題進行了分享,共同探討交響樂未來的發展道路。

 擁抱新科技 讓交響樂“潮”起來

  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強斌以“聲立方·超感官空間——從聽覺出發的非典型跨媒介藝術展演”《聲·合》《line·9》等作品為例,講述了如何將當代藝術、人機交互系統、穿戴設備等新元素融合到音樂創作中,開拓新的演出方式。他還展望了AI技術、多媒體技術未來可能對音樂創作帶來的影響,他認為,AI技術的引入以后可能實現管弦樂隊聲音識別、聲音復制、生成樂譜等功能,對出版方式與演出方式帶來變化。

  人工智能AI有沒有可能替代現場演繹?寧波交響樂團團長童銘對此持保留態度:“我們剛剛進行了‘禮贊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’原創交響樂作品的展演,第一首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作曲的,我們覺得還是中規中矩?,F代作曲家從情感、音質的厚度都超過了它?!钡桥c會人員都承認,應該借力數字化和高科技,促進交響樂的發展。

  新媒體技術的盛行,也讓不少城市交響樂團接軌年輕人喜愛的“潮”文化。杭州愛樂樂團副團長郭向昀說:“近年來杭州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,我們趁機運營自己的新媒體賬號,不間斷發布演出信息、視頻、宣傳片,同時積極開展音樂會線上直播,為宣傳樂團、宣傳城市開辟了新的陣地?!?/span>

 加強人才建設 培養交響樂人群

  交響樂團是城市品質的風向標,如何傾聽市民的需求、聚攏“人氣”是樂團代表關心的話題。

  “人氣”對內可以理解為人才建設,長沙交響樂團近年來筑巢引鳳,吸引了不少交響樂人才。長沙交響樂團團長王智介紹,通過招考,樂團新進指揮1人、青年演奏員23人暨副首席3名、聲樂演員5人、合唱演員5人,均來自國內外知名音樂學院;聘任作曲家譚盾為終身榮譽藝術總監和指揮,意大利著名指揮家尼古拉·朱利亞尼為樂團桂冠指揮,著名指揮家范燾擔任樂團音樂總監。5年來,與樂團合作的國內外著名藝術家有100多位。

  “人氣”對外可看做培養樂迷體系。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介紹,樂迷是可以培養出來的,樂團對一個城市觀眾的培養是持續的、長期的?!耙郧按蠹矣X得演傳統的作品很難,但是現在有些作品演出上座率特別高,《黃河大合唱》是每次賣票率最高的,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也賣得非常好?!?/span>

  緊跟時代步伐 根植本土文化土壤

  文化是民族的血脈,藝術是城市的靈魂。緊跟時代步伐、根植本土文化土壤進行創作,成為與會者的共識。

  創作華彩樂章,講好城市故事。長沙交響樂團近年來將湖湘文化、湖南紅色文化融入交響樂中,創作了《萬里長沙》《岳麓書院》《半條紅軍被》等膾炙人口的樂章,用流動的音樂演繹城市精神。天津交響樂團團長董俊杰介紹了原創交響視片《長城》的例子,該作品弘揚長城精神,先后亮相天津音樂節、國家大劇院,也是根植區域文化、奏響音樂華章的典范。童銘則講述了以寧波的東方大港為題材,創作交響套曲《港通天下》的經歷。

  交響樂團是衡量城市文化水平的標尺之一,是極具世界性的藝術語言,要努力將樂團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。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認為,交響樂不是說哪個票賣得好演哪個,而是要有意識地著眼于從文化建設的高度,抓創作、抓民族音樂的發展、抓新創曲目和新創音樂會,全面提升交響樂水平。

  “希望各個院團一起攜手并進,感謝長沙交響樂團提供這樣一個平臺,交流經驗做法,互相學習、共同成長,合力推動中國交響樂的發展?!敝袊豁憳钒l展基金會理事長陳光憲說。

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左梔子】
一个人免费播放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,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在线视频_无码
<small id="htbzh"><video id="htbzh"></video></small>

<ins id="htbzh"></ins>
    <sup id="htbzh"><small id="htbzh"><delect id="htbzh"></delect></small></sup>

      <tr id="htbzh"></tr>
    1. <code id="htbzh"></code><output id="htbzh"></output>

      <ins id="htbzh"></ins>